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心概况  发展历程
发展中的上海远洋渔业(二)
发表时间:2012-05-29 阅读次数:1253

金枪鱼围网船队

  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的远洋金枪鱼围网船队,自从2002年11月购置第一艘远洋金枪鱼围网船金汇1号轮起,7年来,以年均购置或引进一艘的高效、持续发展速度,至今已形成拥有金汇1号、2号、3号、6号、7号和波纳佩1号、马朱罗1号共7艘远洋金枪鱼围网船规模的船队。成为中国大陆最大、国际一流的规模化远洋金枪鱼围网生产船队,7艘船舶的总吨位达6785吨、主机马力达14674KW。该船队一年四季作业在中西太平洋的金枪鱼围网渔场,主要围捕对象为黄鳍金枪鱼、鲣鱼等。自开创公司拓展远洋金枪鱼围网项目以来,该项目以其一流的围网人才队伍、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船舶设备,从2003年起,在每艘船舶购置、引进当年均实现“年内购置、引进,年内产生效益的”目标;7年来,船队均以一流的生产业绩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各项经济目标。

  金枪鱼围网渔业是现代金枪鱼渔业中捕捞效率最高的捕捞方法,围网渔业产量占整个金枪鱼渔业总产量的60~70%,主要捕捞对象为黄鳍金枪鱼、鲣鱼等。

  全球金枪鱼围网渔场开发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69~1979年围网作业主要在东太平洋海域,而西非沿岸海域则处于开发阶段,西太平洋海域则仅有小规模试验性作业;1979年~1988年,西太平洋海域围网急速发展,欧洲围网船也开始在西印度洋海域展开商业铭捕捞,西非渔场开发进入成熟阶段;1989年以后,西太平洋海域已成为全球最主要围网渔场,印度洋也在欧洲围网船开发下成为世界围网渔业主要渔场之一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枪鱼渔场,太平洋水域:分为中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中西太平洋水域(指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北和以东的一带水域)是国际中大型金枪鱼围网作业的主要渔场之一,全年均可生产。每年提供世界50%的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和肥壮金枪鱼渔获量,其中三分之二的金枪鱼类捕自岛国的专属经济区。1998年,太平洋的渔获量达到230万吨,而印度洋为70万吨,大西洋为40万吨。就南太平洋国家而言,金枪鱼年渔获产值近30亿美元,也为太平洋岛国国民提供了主要的就业机会,约有1万人受雇于金枪鱼渔船和金枪鱼加工厂。直接和间接从事金枪鱼相关产业的人员估计共2.1-3.1万人,该数字占该区域所有工薪人员的6-8%。目前金枪鱼的年产值约占该区域各国GDP的10%,并占该区域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海域是世界著名的金枪鱼产地。位于北太平洋,属加罗林群岛,东西延伸2500公里。陆地面积为70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岛屿为火山型和珊瑚型,多山地。主要有四个大岛:科斯雷、波纳佩、特鲁克和雅浦。有607个岛礁。波纳佩是全国最大的岛屿,面积334平方公里,首都位于该岛。海洋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是该国得天独厚的资源。但由于该国捕捞技术落后,到2003年前后,主要是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省、韩国及中国大陆渔船在其海域作业,总数约200艘。

  中国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1989年建交并在1990年在密设立使馆以来,密克罗尼西亚同我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再加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该联邦的首都港波纳佩已成为我公司主要的卸货港。

  根据金枪鱼围网的作业特点,对围网渔船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1)快速性能,能追越鱼群游动,达到围捕的目的,自由航速需13kn以上;(2)操纵性能好,便于放网包围鱼群、起网和捞鱼任务;(3)具有较大的稳性和抗风浪性能,船上需要装载20t左右的网具和属具,同时甲板上装置各种捕鱼机械20余台,重量也很大。在起网过程中,应用动力滑车绞收网衣,着力点很高,容易导致船舶横摇,在大风浪天气作业时更为严重;(4)续航力长,便于去较远的海区作业。

  根据金枪鱼的活动特性,金枪鱼围网渔法可分为围捕鲸豚附属群、漂流物附属群和自由群。

  漂流物随附群或俗称流木群:跟随流木、椰子树、船只等的鱼群。流木群比较稳定,容易包围捕获,目前在中西太平洋海域作业的船只多以流木群为主要渔获对象。

  鲸豚随附群:跟随鲨鱼、鲸鱼、海豚等的鱼群。

  自由群(亦称浮水群):包括跳跃群(鱼群在海面跳耀)及白沫群(鱼群因捕食表层饵料生物或鱼群而造成海面上白色泡沫);这种鱼群较为单纯,仅由鲣、金枪鱼构成,未跟随任何物体,一般也比较活泼,较难围捕。  

  探鱼是金枪鱼围网作业中最重要的步骤,主要方式包括人员在桅杆瞭望台目视寻鱼、直升机或飞机空中探鱼、利用探鱼仪和声纳探鱼等,再借助观察海面等各种征兆包括观察海鸟飞翔、鲸、海豚活动、海上漂流物以及鱼群争食所产生的白色泡沫等,达到寻找鱼群的目的。 

  七十年代仅有少数渔船配备直升机或是小型飞机,以空中观测方式搜寻鱼群,到八十年代西班牙围网船开始大量配置直升机寻鱼。中西太平洋海域主要围网渔业国的围网船,也于近年来开始配备直升机寻鱼。  

  初期的围网船大多以人用高倍望远镜寻鱼,少部分渔船则有配备15kW的雷达。自1987年起,部分渔船开始配备30kW海鸟雷达,专门搜寻12海浬范围的鱼群。1990年,附有绘图系统的60kW海鸟雷达问世,使得搜寻范围扩增至20海浬。相较于利用望远镜方式寻鱼,海鸟雷达大大提升了围网船搜寻鱼群的能力。

  利用声纳探鱼。1980年代初期,大部分围网船均配有纪录纸式的深度声纳;至1986年,部分围网船开始配备可探测500m深的60KHz声纳,并可直接由彩色屏幕显示探测结果;1986年起应用计算机科技的360°声纳开始实际运用在渔船上,到1990年,更有45KHz可探测1500m深的深海声纳问世。声纳的广泛应用使作业船只可以在下网时紧紧跟随鱼群,甚至在下网前就能测知鱼群大小与游泳深度,更重要的是1990年代网具加大加深后,利用声纳更可以探知网具是否沉放正确、网型是否保持良好,而大大增加了围网船的作业效率。

  卫星图像与传真系统的利用。卫星图像、传真与计算机系统使围网船能实时掌握作业海域之环境状况,而藉由卫星表层水温资料更提升了判断鱼群可能位置的正确性,增加寻鱼效率。

  决定下网时,围网船便驶至离鱼群尚有一段距离,鱼群恰巧正在其网具之中间位置,此时便可开始围捕,网船放下工作艇,并由工作艇在流木的下方垂放水下灯吸引鱼群,然后小艇携带网具的一端开始包围鱼群,围网船也以与小艇相反方向全速前进,并与小艇会合,共同完成包围工作。最后再由网船绞收括纲以及起网完成作业。  

版权所有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 电话: 021-61900558  邮编: 201306 备案号:沪ICP备04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