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办的“生物可降解型人工集鱼装置”国际研讨培训会召开

发布者:刘丙宝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138

3月31日至4月1日,由我校主办的生物可降解型人工集鱼装置国际研讨培训会在山东威海成功召开。会议由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周成副教授主持,太平洋共同体(SPC)Lauriane Escalle博士、国际海产品可持续发展基金会(ISSF)Gala Moreno博士、SPC驻密克罗尼西亚办事处海上官员Donald David等国际组织代表,上海海洋大学邹磊磊教授、张同征讲师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大洋世家(浙江)股份公司、山东省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威海瀚洋远洋渔业有限公司、青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山东好运通网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中远防务材料有限公司、台湾光政钢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的远洋金枪鱼围网企业代表、科研机构代表、远洋生产一线代表、渔具生产和材料生产企业代表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第110号项目(WCPFC Project 110: Non-entangling and biodegradable fish aggregation devices trial in the WCPO)的筹备与启动工作展开。该项目由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科学服务机构SPC牵头,我校作为项目的协调、组织实施与管理单位参与是我校首次获得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资助支持的国际合作项目。项目旨在向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和金枪鱼捕捞业提供有关非缠绕和生物可降解人工集鱼装置(FADs)的设计、材料类型、性能、实施挑战和成本效益的基本信息以支持热带金枪鱼养护与管理措施。会议针对FADs研发进展与应用、国际履约背景下的可持续渔业技术路径等关键议题展开了培训、交流实践成果分享,与会代表就未来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进行了热烈讨论。


FADs是金枪鱼围网渔业中重要的助渔装备,全球67%的热带金枪鱼产量依赖于FADs相关的作业方式。近年来,FADs相关管理政策迅速演进,变化趋势显著,促使行业在技术创新和作业模式方面面临新的挑战。生物可降解型FADs是金枪鱼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t-RFMOs)关注的议题之一,当前4个t-RFMOs均已通过管理措施,要求逐步过渡采用生态型FADs以减少海洋塑料污染,特别是在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于2026年就强制推广可降解FADs作出决策的背景下,提前开展相关研究对于完善技术储备、参与规则制定、增强履约主动性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会议为我国在人工集鱼装置绿色转型方面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同时彰显了我校在国际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不断提升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本次会议特别设了生物可降解型FADs设计与构建实操演练环节。依托我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积累的关键技术与研究基础,研究生团队与国际组织专家协同合作,基于流体动力学特性对水下结构进行优化重构,现场设计并完成了具备流场自适应性的新型可降解FADs原型装配,提升了其在洋流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功能表现。

此次研讨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生态型人工集鱼装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专业交流与实践的机会,也为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渠道。会议期间,我校与SPC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将围绕生态渔业装备研发、可持续渔业捕捞技术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合作。同时,双方将共同推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支持我校研究生赴SPC实习访问,探索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提升学生在全球渔业治理、政策磋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我校“渔业外交官”及国际渔业治理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动能

 (供稿: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