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见面会

发布者:刘丙宝发布时间:2025-09-24浏览次数:10

金桂飘香迎新生,硕果盈枝启新篇。2025919日上午900,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见面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院党委书记郑卫东,院长田思泉,副院长吕鸣、陈锦淘,退休教授许柳雄、张敏、朱清澄,系部主任李纲、夏亮,教师代表张硕,组织员刘丙宝,院办副主任李莹春及全体辅导员、老生代表与2025级全体新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生们开启人生新征程。见面会由院党委副书记石张东主持。

 奏唱国歌明初心,师长寄语话未来

见面会在学院暖场视频中拉开帷幕,随后全体人员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昂的旋律点燃了在场每一位师生的爱国情怀与集体荣誉感。

“人生有方向,青春不迷茫。”石张东在开场中鼓励新生,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学院师长将始终是大家前行路上的灯塔。随后,教师代表张硕教授上台发言。作为东京海洋大学访问学者、学校第41个教师节“育才奖”获得者,张硕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经历,分别对本科生与研究生提出殷切期望。对本科生,强调“审慎思考立目标、主动学习强能力、修身立德明方向”,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在试错中成长;对研究生,则聚焦“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心理韧性”三大核心,提醒同学们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探索者”,严守学术规范,敢于挑战权威,在科研困境中锤炼抗挫折能力。“海大是探索真理的学术圣地,更是蓄力梦想的起跑线,愿大家以奋斗之姿,筑梦海大。”张硕教授的话语饱含期许,赢得全场掌声。

 老生引路传经验,新生立志赴新程

作为新生的“先行者”,老生代表们分享成长故事,传递榜样力量。2024级水产博士班冷甜甜以“四次参与海洋资源调查、累计出海200余天”的经历,诠释了海资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江河湖海”的实践精神。她勉励新生:“科研成果要服务社会,学问积累要助力国家发展,唯有保持对海洋的敬畏与热爱,才能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

2023级社工1班钱瑾则以“从仪仗队队员到队长、从学生干事到学生书记”的成长轨迹,告诉新生“敢于试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她分享道,大学是“多元发展的成长花园”,建议新生提前规划未来——若对学生工作感兴趣,可加入院团委、学生会锻炼能力;若计划深造,可尽早了解导师研究方向、参与实验室项目,在坚持中实现自我突破。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心怀碧海,志在苍穹!”本科生新生代表、2025级海渔1班姜逸晨作为新生发言人,提出“三个成长约定”:做“孜孜不倦、学思并进的求真者”,夯实专业基础;做“携手并进、合作包容的同行者”,在集体中共同成长;做“心怀家国、护卫海疆的求实者”,以青年之力助力海洋事业发展真挚的发言展现了新生们的朝气与担当。

 聘领航员传薪火,院长报告明方向

为发挥退休老教授优势,领航新生职业生涯和专业认同,做好传帮带工作。学院特聘许柳雄、张敏、朱清澄三位退休教授担任2025级本科生“职业生涯领航员”。郑卫东书记为三位老教授颁发聘书,现场掌声雷动,这一举措既是对老教授们“深耕学科数十载”的致敬,也为新生搭建了“传帮带”的成长桥梁。

随后,田思泉院长作学院发展报告。作为1996年入职的老教师、2025年新上任的院长”,田思泉院长以“双重身份”分享了学院的悠久历史与学科优势:从1912年江苏省立水产学校起步,历经多次发展变迁,海资学院如今已成为“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高度融合”的研究型学院,孕育出学校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等多个院系;学院拥有水产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顶尖平台,实力稳居同类院校前列。“选择海资,不仅是选择一所学院,更是选择一份‘海洋报国’的责任。”田院长特别提到,学院最大特色是“一批教师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渔业谈判”,目前已培养四代“渔业外交官”,助力中国在多个国际渔业组织中发声。报告最后,田院长鼓励新生:“海洋渔业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中体量最大、最稳定的产业,希望大家以‘知礼、爱礼、强礼’的情操,成为守护蓝色国土的海大力量。”

 传递院旗承荣耀,齐唱校歌绘未来

见面会接近尾声,全场迎来庄重的院旗传递环节。郑卫东书记将承载着学院荣耀与梦想的院旗郑重传递,象征着海资学院的精神薪火从“前辈”传递到“新生”手中,也意味着新生们正式接过“海洋强国”的接力棒。

最后,全体人员起立,齐唱上海海洋大学校歌,“从海洋走向世界,勤朴忠实记心间”的旋律回荡在报告厅内。歌声中,既有对学校百年底蕴的致敬,也有对新生未来的美好期许。

此次新生见面会的顺利举行,不仅让2025级新生深入了解了学院的历史、学科与文化,更凝聚了师生情谊,坚定了新生们“以梦为舰、向海而行”的信念。未来,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将以“搏浪天涯 笃学健行”的院训精神为指引,在海洋事业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撰稿孙琪、张宜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