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资学院举行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班级试点启动会暨“五导师”聘任仪式

发布者:刘丙宝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10

10 月 21 日下午,我校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2024 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2 班举行了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班级试点启动会暨“五导师”聘任仪式,标志着该学院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立足时代需求,开启改革试点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区”,明确要求“全员动手、全员试点、全员推进”。我校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作为全市首批 15 个试点学院、全校唯一的院系试点,肩负着回答好“强国建设、海资何为”时代命题的重任,致力于交出一份“海味”特色鲜明的改革答卷。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江华表示:“立德树人工作班级试点的启动和‘五导师’聘任,既是学院作为首批市级试点单位,推动改革任务向内部辐射传导、落实落细的创新实践,也是学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构建特色育人体系的生动注脚。”

 首创“五导师”制,形成育人合力
      在启动会上,学院举行了“五导师”聘任仪式,聘任了校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劳模、“鱿鱼教授”陈新军为学业导师,上海水产集团组织人力部部长叶守建为行业导师,上海电力大学心理中心心理学博士蔡雅琦为育心导师,校学生处副处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就业指导专家孙红刚为就业导师,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李志强副教授为思政导师。这 5 名导师分别在学术、行业、心理、就业、思政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相互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形成育人合力,确保思政引领不断魂、学业指导不断线、行业对接不断档、就业服务不断链、心理支持不断电。

 着眼学生成长,助力强国建设
      校党委常委、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郑卫东在会上表示,本次活动是学院党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上海市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要求的制度性落地,也是海资学院把“渔权即海权”使命写进时代答卷的再出发。学院将百年办学、教育教学、学科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三全育人”优势,示范引领作用突出。他强调,试点班的建设导入了多元化导师队伍,有力对接了新时代海洋人才培养的需求,彰显了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与努力。他希望 2024 级海渔 2 班全体同学能够用大学后三年时间交出“三个一”高分答卷:一颗红心向党,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一身本领报国,在校期间学业优秀外,还能够多方面发展;一股韧劲奋斗,像上海市先进工作者陈新军教授等那样,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让“劳模精神”在深海大洋熠熠生辉。
      试点班班长王若曦表示:“‘试点班’这三个字不是享受特权的象征,而是‘探路者’的徽章。我们不仅要做专业改革的受益者,更要做探索新模式、新方法的先锋。期待传统渔业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生态保护等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用创新为专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传承“海魂”精神,贯穿育人全程
      1985 年 3 月 10 日,中国第一支由 13 艘渔船、200 余人组成的远洋渔业船队从福建马尾启航经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赴几内亚比绍,对西非渔场进行考察、探捕。长篇报告文学《海魂》讲述了海大人为开发远洋渔业的奋斗精神。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正是用这种“海魂”精神为主线,全面推进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工作。陈新军、戴小杰等都成为学生们最生动、最鲜活的育人教材。
     此次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班级试点启动会暨“五导师”聘任仪式的举行,是我校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为我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特色育人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供稿:海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