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金枪鱼技术组在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远洋渔 业协会的指导下,在上海海洋大学以及广大金枪鱼渔业企业的支持 下,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出席和承办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会议
1、 出席区域金枪鱼渔业组织会议:根据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安排,2015 年,技术组先后派出 17 人次出席了三大洋四个金枪鱼渔 业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的工作组会议和科学分委会会议。中西太平洋 渔业委员会(WCPFC)“金枪鱼延绳钓操作水平的数据汇总和分析” 工作会议(2015 年 2 月 4 日~10 日,法属新喀里多利亚,3 人次); 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第 12 届执法分委员会会议、第 12 届行政管理和财务常设委员会会议(2015 年 4 月 20 日~5 月 1 日,韩 国釜山,1 人次);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第 17 届热带金枪鱼工作组 会议(2015 年 10 月 23~28 日,法国蒙彼利埃,3 人次);美洲间热 带金枪鱼委员会第 89 届大会(2015 年 6 月 29 日~7 月 3 日,厄瓜多 尔,1 人次);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第 11 届科学委员 会会议(2015 年 8 月 5~13 号,密克罗尼西亚波纳佩,3 人次);养 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ICCAT)“研究与统计常设委员会”(SCRS)2015 年会(2015 年 9 月 28 日~10 月 2 日,西班牙马德里, 3 人次);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第 18 届科学委员会会议(2015 年 11 月 23~27 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2 人次);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 会第 12 届大会(2015 年 11 月 27 日~12 月 8 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 人次);会议期间,与会的技术组成员报告和交流我国三大洋金枪 鱼渔业生产数据收集、渔业统计、执行科学观察员计划、履行有关养 护管理措施以及技术组科研成果等,参与讨论主要金枪鱼资源状态、 渔业数据质量及改进措施、主要种类的资源监测和评估计划等,较好 地履行了成员国义务,维护了我渔业企业的利益。特别是今年特邀请 陈勇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团科学顾问出席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 会(ICCAT)“研究与统计常设委员会”(SCRS)2015 年会和中西太 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第十一届科学委员会会议,大大提升了 我代表团在区域金枪鱼渔业组织会议中的话语权。
2、 远洋渔业企业管理人员及观察员培训:2015 年 4 月 17 日,由国 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上海海洋大学和 农业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联合主办了“金枪鱼钓渔业 防海鸟误捕培训班”。全国 20 家金枪鱼延绳钓企业的负责人和船长等 参加,培训班得到非政府组织国际鸟盟(Bird International)、政府间组 织“信天翁和海燕保护协定(ACAP)”、新西兰资源保护部等机构组成 的国际团队大力支持,派出了 5 名专家授课。2015 年 10 月-30 日, 金枪鱼技术组承办了“2015 年度中国金枪鱼渔业履约培训班”,培训班 得到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委员会(WCPFC)和太平洋共同体(SPC) 的专家支持。两项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提高了渔业公司的履约意识和 水平,增强了金枪鱼行业的履约能力和效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 评价。
二)科学观察员计划执行情况
根据农业部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文件精神,在中国远洋渔业协会的支持下,技术组在 2015 年 4 月份启动了 2015 年度科学观察员 计划。于 4-5 月份进行了观察员的遴选,6-7 月在上海海洋大学对渔 业科学观察员进行了业务培训。2015 年共派遣 11 名科学观察员,其中太平洋 8 名,印度洋 1 名,大西洋 2 名。
2015 年派遣的科学观察员均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和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海上工作时间一般为 4-7 个月。截止目前,11 名观察员已经全部返回。技术组会将观察员数据整理分析。
此外,技术组积极参与“中国远洋渔业国家观察员制度”的修订工 作,配合渔业渔政管理局远洋处做好远洋渔业科学观察员制度的改革 工作。后报送给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以便及时提供给有关 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
三)渔业数据报送
按照三大洋金枪鱼渔业区域性管理组织(RFMOs)的要求,成员国每年须在规定期限内向 RFMOs 报送上一年度的金枪鱼渔业生产统计数据,作为强制性的数据履约任务。在远洋渔业协会的支持下, 技术组对企业上报的渔业生产统计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和统计,核查 后及时提交给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为我国渔业主管部门在截至日 期前正式向 RFMOs 秘书处报送提供了技术支持,履行了国家义务。 同时,有关渔业数据也及时报送给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维护了 我负责任渔业国家的良好形象。技术组还协助远洋渔业协会, 完成了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和大西洋金枪鱼养护 国际委员会(ICCAT)关于我国金枪鱼渔业生产、数据统计、科学研 究及管理措施执行等方面的国家报告撰写工作,并按时提交给相应的 RFMOs,履行了成员国义务。
2015 年上报的数据包括 4 类,即生产数据、科学观察员数据、 港口调查采样数据及渔捞日志数据。1)生产数据方面:技术组将各 企业上报的各船月报生产记录,按照主要金枪鱼种类、旗鱼类、鲨鱼 类、捕捞月份、区域(5°×5°)进行编辑和统计,将汇总后的分种类渔获 量(重量和尾数)和捕捞努力量(钩数或作业天数)上报农业部渔业渔政 管理局。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审核后上报给有关区域渔业组织;2)观察员数据方面:技术组向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养护大西洋金枪鱼 国际委员会及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委员会提交了科学观察员采集的数 据和执行情况报告;向印度洋和大西洋金枪鱼委员会提交了主捕种类 和兼捕种类的长度数据,向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提交了部分鲨鱼 的长度数据;3)港口调查采样数据:港口采样数据作为生产数据和 观察员数据的补充,是近两年我国上报主要种类长度组成数据的重要 组成部分。2015 年,技术组赴大连、舟山等港口进行了 6 次港口渔 获物采样工作。4)渔捞日志数据:2015 年,技术组继续加大对渔捞 日志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力度,跟踪各渔业企业的渔捞日志填报情况, 进行回收和数据录入工作,并对 2012-2014 年渔捞日志进行质量评估。 特别指出,金枪鱼围网渔业数据的履约工作取得了大幅的改进。
2015 年,技术组在远洋渔业协会的协助下完成了对我国 2014 年度金 枪鱼围网渔船捕捞日志的搜集、录入、分类、汇总的工作,并在此基 础上按照围网渔业不同作业方式(FAD、流木、自由群)的划分,归 纳出我国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不同季度的产量及捕捞努力量的时空分 布信息,使我国 2015 年向 WCPFC 提交的金枪鱼围网渔业数据全面 符合其目前执行的履约标准。另外,通过国际合作的培训班形式,加 强了彼此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履行公约义务的能力,展现出我国 负责任的渔业大国形象,也促进了我国在养护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 资源中的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得到了国际组织的高度赞赏。
四)渔捞日志制度执行和质量审查 渔捞日志数据逐渐成为各区域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强制要求上
报的数据。根据 2008 年 7 月 19 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规范金枪鱼渔业渔捞日志的通知(农办渔[2008]44 号),要求金枪鱼渔船必须自 2009年 1 月 1 日开始每一艘渔船上报渔捞日志。
2015 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根据区域性渔业组织对渔捞日志数 据的要求,对现有的渔捞日志收集系统进行改进设计,以提高我国远 洋渔业渔捞日志数据的质量和数量。任务之二是,根据农业部办公厅 的通知(农办渔[2015]83 号),对 2012-2014 年度金枪鱼渔捞日志进行 质量评级。
截止 2016 年 4 月 22 日的渔捞日志收集情况为:2015 年有 57 家企业、517 艘渔船实际作业生产,其中超低温 154 艘(已交 101 艘, 未交 53 艘)、常温 331 艘(已交 278 艘,未交 53 艘)、冰鲜 32 艘(已交 30 艘,未交 2 艘)。共收到 2015 年度 409 艘船渔捞日志,尚有 108艘船的日志未收到。 利用渔捞日志推算的体长数据,已经上报国际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委员会、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美洲间热带洋金枪鱼委员会和印 度洋金枪鱼委员会等,提交的数据质量完全达到了区域性渔业管理组 织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 2015 年的履约任务。
利用渔捞日志估算的兼捕种类数据也已汇报给有关区域性国际渔业管理组织。此外,利用渔捞日志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渔 情预报工作,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
五)港口采样调查
港口取样计划是获得鱼体长度和重量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是观察员计划的重要补充,也是数据履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 年度金枪鱼技术组共进行了 6 次港口取样。技术组分别赴 大连、舟山、宁波等港口对超低温和常温渔船的渔获进行了采样,获 得了一批重要的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及兼捕鲨鱼等数据。港口取样的长度和重量数据为数据履约做好了准备。
六)鲨鱼研究部分
1、撰写《中国鲨鱼养护与管理国家行动计划》草案及宣传海报的更新响应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鲨鱼养护与管理国际行动计划》对各国所发出保护、管理和持续利用鲨鱼资源的号召,技术组 在 2014 年撰写了《中国鲨鱼养护与管理国家行动计划》草案,为政府之后在鲨鱼养护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个符合国际要求的蓝本。另外,技术组在 2014 年度针对 CITES 附录一和附录二中的濒危 鲨鱼种类和各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对鲨鱼的养护管理措施,修订了最 新版的海报《常见大洋性鲨鱼及其识别要点》, 海报中标注了各个鲨 鱼种类分别在世界各个海域的禁捕情况。此海报将在远洋渔业协会的 帮助下分发至各企业的相关渔船,协助执行鲨鱼养护及管理措施的贯 彻和实施。
2、鲨鱼渔业数据分析 使用延绳钓渔业数据中兼捕鲨鱼部分的数据对鲨鱼在大洋中的
分布、群落数量、群落组成情况等进行分析是本技术组鲨鱼生物学研 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2015 年度,本技术组基于企业提交的月报数 据和科学观察员所提供数据,对中国延绳钓渔船的鲨鱼捕获情况进行 了分析,内容包括对涉及鲨鱼作业的延绳钓渔船数量统计,及鲨鱼种 类、捕获量、体长频次及捕获位置等数据的分析,并提交至国际渔业 组织。
七)参与远洋渔业数据库和中国远洋渔业信息网建设
技术组依托上海海洋大学渔业遥感与 GIS 技术实验室的技术力量,成功地开发了金枪鱼渔海况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船位监控、渔 捞日志、海况信息、渔情预报等多种功能,为金枪鱼渔船的生产和管 理提供了信息保障。该系统能够实时下载哥伦比亚大学网站、美国 NOAA Oceanwatch 网站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网站的海表温度(SST)、 海面高度(SSH)等海洋环境数据,对三大洋 4 个海域金枪鱼渔场进行预报,累计发布周报共计 192 期,提交给金枪鱼工作组,并在中国远 洋渔业信息网上发布。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渔场的周平均海表面温度、 日表温和海面高度等三大环境因素,以及可能的渔场分布。鉴于人力 资源有限及现有渔业数据状况,渔情预报海域主要为中西太平洋金枪 鱼围网( 14°N-14°S , 140°E-180°) 、 中 东 太 平 洋 金 枪 鱼 延 绳 钓(10°N-15°S,150°W-100°W)、中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20°N -20°S, 50°W-5°W)、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30°N-20°S,40°E-100°E)。
此外,技术组还专门成立了上海海洋大学金枪鱼渔业资源评估小组,分析研究有关区域性国际渔业管理组织有关资源评估报告,提 出了相应的专家意见,供参加科学会议的教师在会议期间交流。结合 出席会议,及时了解有关洋区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正在进行的资源评 估动态。
(金枪鱼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