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1
浏览次数:3555
仓廪实而知礼节。11月29日下午,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与2021级全体本科学生在1101教室共上一堂同生活息息相关又发人深思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
自力更生,形势持续向好。陈新军说:“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由最初的重数量到如今兼顾质量,从‘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到如今的‘菜篮子’价稳量足”。在党领导和国家政策的重视与支持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使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食物消费明显升级,粮食储备库存充足,未来发展形势大好。
认清现状,不能轻言过关。我们国家目前在粮食种植与安全上仍存在问题。其中,资源环境约束明显,我国耕地呈现“一多三少”的基本现状,淡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球6%,是个天然缺水大国。结构性矛盾突出,各类粮食的产能不充足、产需不平衡。同时粮食生产区域在不断北移,“非粮化”现象加剧,有效粮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削减。粮食贸易危机加剧,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疫情与战争的影响,不稳定性增强。而我国存在进口食品种类高度集中,进口来源地、进口通道较为集中的问题,粮食产业易受制于其他国家。
系统推进,端牢中国饭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们需要重视耕地与种源保护,并通过不断发展科技来解决粮食问题,确保其有效供给。粮食来源要从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树立大食物观。陈新军提到水产品目前已是国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是人们摄取优质蛋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下,不仅中央和地方需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施相应政策来激发种粮主体的积极性。我们也应当营造节约粮食的新风尚,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战略部署。
渔届所至、海权所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水产品年产量多年保持在6500万吨以上,水产品从原来群众餐桌上“锦上添花”的菜品,逐步成为餐桌上的“必需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水产品贸易持续增长,远洋渔业也进一步发展。我们作为海洋专业的学子与渔业更是密切相关,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科特色,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保障渔业产品安全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疫情交织之际,青年一代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在粮食安全面前没有人是局外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解决吃饭问题出路在科技”,青年应当提升责任意识,把握机会完善自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撰稿:王雅萱、张宜振 摄影:李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