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学者在《自然》(Nature)发声 倡议科学支撑全球渔业补贴治理

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次数:10

近日,我校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讲师苏舒和唐议教授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陈勇教授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correspondence通信文章《Strengthen the science behind fisheries subsidies》。文章聚焦世界贸易组织(WTO)《渔业补贴协定》的落实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强化科学支撑与政策结合,为全球可持续渔业治理提供坚实基础。

推动全球治理的中国声音

Nature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此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校科研人员在全球渔业治理与国际规则制定国际重大议题上的积极发声与学术担当。

 

科学是规则落实的关键

文章指出,《渔业补贴协定》作为全球渔业治理的重要新规,禁止对涉及过度捕捞种群的捕捞及相关活动提供补贴;但如果相关补贴或其他措施的目的在于帮助种群恢复到生物学可持续水平,则可以作为条件性例外予以保留。协定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各成员国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是否具备完善的渔业资源评估能力,缺乏科学支撑将使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作者们呼吁WTO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协作,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建设,推动科学与政策紧密结合助力协定真正促进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国际多边场合强调:历史昭示我们,多边主义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推动各国携手行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揭示了全球治理的必然方向,也强调了国际合作必须建立在广泛共识和共同规则之上。而科学正是形成这种共识、制定并执行规则的核心基础。此次文章的发表,正是这一理念在全球渔业治理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展现了中国学者在推动科学与政策融合、完善国际规则中的积极贡献。

近年来,我校紧扣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在渔业科学、政策研究和国际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成果,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渔业治理和制度创新提供支撑。

供稿: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