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与示范

当前位置:首页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成果与示范

一、实验教学中心特色

1、鲜明的海洋特色
      学院紧紧围绕我院海洋类专业的发展,在实践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实践课程的开设、实践项目的拓展、实验室空间布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仪器设备购置、自主研发设备与系统等方面,处处体现海洋学科应用性、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
2、构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学科基础、专业特色、综合训练、科技创新”4大实践教学功能模块。
    学科基础功能模块主要承担海洋学学科基础实践课程,重在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今后更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向奠定了根基。
      专业特色功能模块主要承担海洋学科的相关课程实验,即“海洋测绘、海洋科学、海洋信息”等涉海内容。
综合训练功能模块涉及各专业的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等,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同时又是课堂内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素材。
      科技创新功能模块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3项原则,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社会。中心每年均组织不同类别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申报,为每个大学生创新项目设立资金账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乐趣。
      本科生选择导师,导师带领学生进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培养卓越人才。大学生在大二有了一定的学科基础,通过实验项目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中悟”,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了一大批“能力强、基础好、会组织、懂管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社会服务
      面向社会开放部分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每年面向社会,开办鱼类年龄鉴定培训班,在兄弟院校及相关科研结构中具有很大的影响,拓展了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与上海市水务局海洋局、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验教学实习基地。

二、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效果、主要建设成果和示范作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本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海洋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复合型海洋信息类紧缺人才,受益面广,成效显著。
(1)本研一体培养卓业专业人才
      基于实验课程基础和实验室条件,开展海洋生物基础生物学、渔业海洋学的研究。依托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和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开展渔业资源本研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开设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资源经济学等课程,开展鱼类年龄与生长、微量元素分析,重新构建鱼类生活史、环境史等;基于胃含物分析和稳定同位素技术手段开展大洋性种类摄食策略、洄游习性及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动力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开展极地海洋生态学研究,分析渔场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渔业资源管理措施以及对策等。
      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4篇,专利1项。
论文:
[1]韩青鹏,丁琪,陈新军.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25(02):263-270.
[2]韩青鹏,丁琪,陈新军.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25(02):263-270.
[3]瞿俊跃,李建华,陈芃,陈新军,靳楠.西非沿岸乌贼角质颚形态及生长特征[J].渔业科学进展,2018,39(02):164-170.
[4]丁朋朋,戴小杰,高春霞,吴峰,王腾.中西太平洋镰状真鲨的生物学信息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2017,41(10):33-40.
专利:
2017.8.15邢侃  李建华 靳楠 郭家红 王冉 叶珍 黄鑫雨 张昊。一种用于海洋生物眼球的年龄鉴定切片制作的模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720110728.9授权号: ZL20170110728.9。授权公告日:2017.08.15
(2)学生大创进实验室,屡获佳绩
      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更新育人观念,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学院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融合,针对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将海洋渔业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实验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学科竞赛项目有机融合,以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传授创新基础知识,以实验教学为平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科创活动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方法,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上取得良好效果。
      学院着力推动“本科生进实验室”人才培养机制,并予以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从制定项目任务规范、梯队建设规范、实施过程规范等方面入手,对项目执行的每一个环节予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海洋渔业专业的相关研究室来具体实施创新项目,合理构建创新项目小组及其团队成员,吸引各年级海渔专业学生加入研究室,对于低年级学生重点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和参与科研实验的热情,完善学生对专业研究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申报下一批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扩大加深研究室研究内容,吸引下一届新生加入研究室,如此循环。通过这一机制,有效保障了课程学习中或结业后的学生能持续参与创新实践,保证了“大创”项目的实施质量。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形成各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优良传统,为学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氛围。
      总体上围绕“以实验教学为中心推动海渔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科创项目为抓手夯实海渔学生对专业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发表教改论文20多篇,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120多项,参与学科竞赛80多项,获得60多个奖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金奖、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全国挑战杯三等奖等国家级奖24项。
      依托我实验室中心,2016 -2018年度,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15项,市级大学生创新项目5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75项,累计经费70于万。

(3)基于实验室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增强海洋影响力和文化引领
      实验教学中心联合测绘行业顶级品牌供应商瑞士徕卡测量系统上海分公司、上市企业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7届“上海海洋大学测绘技能大赛”,累计参数人数约700人,参数专业覆盖了海洋测绘、海洋技术、园林规划、海洋空间信息等三个学院的多个专业。测绘技能大赛锻炼培养学生,第三届一等奖获得者海洋测绘专业10级张体强同学,现在已经是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的支部委员和项目经理,第五届一等奖获得者12级杨成伟同学现在已经是上海交大海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测绘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大都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
      测绘技能大赛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的外业数据采集以及内业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院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竞技舞台,达到鼓励大学生努力实践、积极实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