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最新动态  远洋风采
“最美远洋渔业人” 风采展示丨科技实力领军人——陈新军
发表时间:2024-04-02 阅读次数:10

陈新军是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科技领军者和开拓者,现为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兼任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水产组成员,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鱿钓渔业技术组负责人。2021年入选路透社评选的全球最具影响力气候领域科学家

陈新军科研团队解决了哪里有鱿鱼”“有多少鱿鱼等系列基础性问题,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我国在大洋性鱿鱼类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陈新军主持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远洋渔业捕捞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十三五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项目远洋生物资源立体探测与渔场解析技术”2项、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子课题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4项、农业农村部重大专项10多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省部级二等奖10项。获中国发明专利25项、国际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5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重要学术论文800多篇,其中SCI 17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2本。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30多人。

    陈新军的主要创新性科技成果包括——

1、创立鱿鱼渔场发现新技术。运用渔业海洋学和栖息地等理论和方法,创立基于栖息地指数的鱿鱼渔场调查新技术,提出了基于栖息地指数的扫海面积估算资源量的新方法。系统比较捕捞努力量和CPUE等指标来表征中心渔场的差异,评价不同环境因子的权重、时空分辨率对渔场预报模型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大洋性鱿鱼中心渔场预报的新方法。近30年来带领团队持续对三大洋12个海域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发现了多个鱿鱼新渔场,拓展了我国大洋性渔业的空间。

2、创建渔情预报学方法和理论体系。自主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球鱿鱼海况信息服务系统,提出数量、位置、时间是渔情预报的核心要素。创新性提出了产卵场环境是决定鱿鱼资源补充量的观点,并通过构建基于个体的鱿鱼早期生活史阶段生态动力学模型得到验证;查明了PDO、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异常事件,对大洋性鱿鱼资源补充量的影响机制及规律,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的鱿鱼资源量预报模型,预报精度在90%以上。

3、研制全球鱿鱼渔情海况精细化服务系统。综合海洋遥感等技术,建成了近实时精细化的全球海洋渔场环境数据平台,实现了表温锋面、叶绿素锋面和涡流等渔场信息产品的自动识别与提取,以及表温、表温距平值、叶绿素等渔场信息分布图的自动制作。自主研发了全球鱿鱼渔业环境与渔情预报的智慧服务系统,实现了电子渔捞日志、船位监控、中心渔场和资源量预报等功能,渔场预报周期从传统的每周一次提高到每天一次。

4、构建大洋性鱿鱼基础生物学研究技术体系,创新了鱿鱼资源评估与管理新方法。建立了大洋性鱿鱼种群综合判别技术体系,揭示了大洋性鱿鱼的地理种群结构,实现了软硬组织形态、微量元素、碳氮稳定同位素在种群判别与溯源中的应用。提出了大洋性鱿鱼繁殖产卵策略研究方法,揭示了大洋性鱿鱼的繁殖策略、能量积累及其生殖投入分配模式,掌握了其对海洋环境的选择适应性关系,为科学管理和养护大洋性鱿鱼资源提供科学基础。

     陈新军结合渔业资源评估和资源调查与监测结果,提出在西南大西洋和中东太平洋公海海域鱿钓船实行自主休渔的制度,该措施被农业农村部采纳并实施。同时作为技术负责人建立了中国远洋鱿鱼指数,并由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授权发布,提升了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国际渔业组织中的话语权。


版权所有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 电话: 021-61900558  邮编: 201306 备案号:沪ICP备04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