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与示范

当前位置:首页  实验示范中心  成果与示范

1、实验教学中心特色

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专业,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推进教学改革委目标,创新实验教学形式、改革实践课程的教法、应用信息化技术、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形成了优质资源融合、校内外联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协同培养高素质海洋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1.1、鲜明的海洋特色

上海海洋大学是以“海洋”冠名的高等学校,拥有海洋学一级学科下属的3个二级学科,即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是上海市的高原学科和上海市教育高地。

中心仅仅围绕我校海洋类学科、专业的发展,在实践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实践课程的开设、实践项目的拓展、实验室空间布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仪器设备购置、自主研发设备与系统等方面,处处体现海洋学科应用性、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

1.2、构建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学校根据“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结合”、“虚拟仿真与真实体验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七结合原则,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

形成了“学科基础、专业特色、综合训练、科技创新”4大实验教学功能模块,在加强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的学科基础上,充分体现海洋学科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强的专业特点,通过生产实践、科技创新等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学生认知、应用、探索与创新的能力。

1.3、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

中心鼓励创新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了任务翻转方式的实验课堂探索,例如:“任务驱动-翻转课堂联合教学法的实践探索——以“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课程为例”;以问题为向导的实践教学,例如:“基于“问题导向”的物理海洋学教学实践”、;以启发式教育和逆向思维的形式进行实验实践,例如:“课题启发式教育在大地测量学教学中的实践”、“浅析《GPS测量原理与应用》的“逆向思维”教学”。

同时,中心充分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的海流数据、通过水槽和转盘实验做到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教学,作为出海实践的补充教学,克服海上实践成本高、时间短的缺陷。

1.4、先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

学院一把手亲自担任实验室主任,集中学院资源,重视人才培养。中心整合全院资源,管理上实现“五化”: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化、实验室建设集约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实验技术人员配置专业化、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化。

中心建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和表格(详见支撑材料),从而为运行提供了政策保障、空间保障和人员保障。

1.5、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和安全环境

中心具有充足的实验教学条件,人员和场所相对集中。实验仪器设备配置符合教学要求,体现海洋学科专业特色,适应科技、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的变化与发展,满足海洋类人才培养需求。实验教学资源及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高,运行维护保障充分。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经常性组织安全教育和培训。创造性地开展体现海洋学科专业实验教学特点和海洋类院校特色的实验教学文化建设。

1.6、社会服务

面向社会开放部分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每年面向社会,开办鱼类年龄鉴定培训班,在兄弟院校及相关科研结构中具有很大的影响,拓展了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市水务局海洋局、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洋气象台、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验教学实习基地。

“海鹰”号教学实习船和“淞航”号远洋科考船配备有7000米级深水多波速声纳、11000米级浅地层剖面仪、深海ADCP、磁力仪、水下机器人等大型海洋测绘设备,具备深海地形地貌测绘、大洋环境观测调查和公海海域卫星遥感信息接收等功能,可租用给其他单位或者和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开展共享航次。


2、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效果、主要建设成果和示范作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本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海洋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复合型海洋类紧缺人才,受益面广,成效显著。

2.1、学生学习效果

1)学习兴趣提高,技能提高,思想活跃

学生普遍反映实验教学效果很好,能够真正学到东西。由于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类型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初步实现了模块化实验教学,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同时高级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起到了很重要作用,使学生对实验课程越来越感兴趣,认真对待实验课,实验课程非常活跃,善于思考、善于提问题,许多学生很晚才离开实验室,指导教师耐心指导和解答问题。完全改变了以前对实验课不感兴趣很早离开实验室的状态。学生通过实验课程操作,能够更好地领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质,并大大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2)创新平台打破象牙塔格局,让学生走向社会

近三年,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5项,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项目50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41项,共106项。同时,每年都有20多名学生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气象台、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站、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站、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国家海洋局系统的事业单位进行1-2周的在岗实习。各实习单位均对我校学生做出了肯定的评价,认为我校学生吃苦耐劳,能够听从指导老师的指导,认真完成实习工作。也有同学去缅因大学等高校进行交流。

3)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通过在本中心的学习实践,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得以提高,七年内发表科研论文149篇。中心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非常强,如海洋科学专业2014级丁朋朋同学赴台湾国立海洋大学交流一年,得到了台湾国立海洋大学老师的一致好评,回来之后,进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认真学习,积极讨论,发表核心论文一篇,并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海洋科学专业2015级秦维府、张勇同学,积极搜索文献,细致的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谨慎的思考讨论,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继续坚持下去,录用核心论文1篇。海洋科学专业2014级杨伟同学,做事情非常踏实,跟老师讨论也非常积极,老师给的意见,基本上半小时之内就能得到回复。因为做事踏踏实实所以在毕业答辩中全票通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除此之外,还有黄菊、姚晨阳、等均有论文发表。除此之外,每年都有5人左右的学生保送(或考研)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校。另外,每年都有2名左右的学生被派往英国班戈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进行交流学习。

4)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中心的实验教学,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中心成立以来,共有59人次国家、省部级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项,包括“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2项,第九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大学生组二等奖1项,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水下航行器大赛二等奖各1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第五届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暨第二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

省部级奖项44项,包括“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2项,2016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2016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1项,2016年上海临港杯“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5项,第八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1项,第九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二等奖4项,第三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十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三等奖2项,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7项,上海高校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上海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1项,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一等奖3项,四等奖5项。

2.2、近五年来主要实验教学成果

中心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49篇。

1)遥感原理,2016年上海市精品课程。

2)海洋学概论,2014年上海市精品课程。

3)海洋观测,2017年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

4)海洋生态学,2017年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

5)物理海洋学,2014年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

6)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陈新军,2017年。

7)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韩震、杨红、杨晓明、沈蔚、冯永玖,海洋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高地建设,2013年。

2.3、部分教师获奖情况

中心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7项。

1)宝钢优秀教师奖,陈新军,2013

2)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师德标兵,陈新军,2016

32017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最有创意团队奖,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常亮,2017

4)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省部级,优秀指导教师,冯永玖,2017

5)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的城市空间演变模拟与区域发展的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学成果奖,冯永玖(5)2010

6)全国海洋技术与海岸带遥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家级,教学专家,韩震,2016

7)第四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优秀指导教师,市级,优秀指导教师,韩震,2015

8)上海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导师,市级,指导老师,韩震,2016

9)测绘学概论,2016年上海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市级,讲课比赛,栾奎峰,2016

10)第七届申狮杯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市级,教学比赛,栾奎峰,2016


3、辐射作用--基于实验室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增强海洋影响力和文化引领

实验教学中心联合测绘行业顶级品牌供应商瑞士徕卡测量系统上海分公司、上市企业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7届“上海海洋大学测绘技能大赛”,累计参数人数约700人,参数专业覆盖了海洋测绘、海洋技术、园林规划、海洋空间信息等三个学院的多个专业。测绘技能大赛锻炼培养学生,第三届一等奖获得者海洋测绘专业10级张体强同学,现在已经是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的支部委员和项目经理,第五届一等奖获得者12级杨成伟同学现在已经是上海交大海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测绘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大都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

测绘技能大赛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的外业数据采集以及内业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院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竞技舞台,达到鼓励大学生努力实践、积极实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