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情况 | 实验课程数 | 面向专业数 | 实验学生人数/年 | 实验人时数/年 | ||||||||
43 | 7 | 439 | 11840 | |||||||||
序号 | 实验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学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面向专业 | 实验学生人数/年 | 实验人时数/年 | |||||
1 | 多元统计分析 | 张新峰 | 博士 | 讲师 | 海管、海科 | 36 | 288 | |||||
2 | 数值计算方法与试验设计 | 张新峰 | 博士 | 讲师 | 海管、海科 | 63 | 756 | |||||
3 | 海洋生态学 | 李云凯,汪振华 | 博士 | 副教授/讲师 | 海管、海技 | 24 | 96 | |||||
4 | 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 | 于潭 | 博士 | 讲师 | 海科、海技 | 39 | 468 | |||||
5 | 生物海洋学 | 朱国平、汪振华 | 博士 | 教授/讲师 | 海管、海技、海科、海渔 | 80 | 640 | |||||
6 | GPS原理与应用 | 王洁 | 博士 | 副教授 | 海技 | 21 | 84 | |||||
7 | GIS开发与应用 | 冯永玖 | 博士 | 副教授 | 海技 | 34 | 1088 | |||||
8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 官文江、高峰 | 博士 | 副教授/讲师 | 海技 | 36 | 576 | |||||
9 | 地理信息系统 | 高峰 | 博士 | 讲师 | 环科 | 32 | 384 | |||||
10 | 工程测量学 | 朱卫东 | 博士 | 讲师 | 海技 | 21 | 168 | |||||
11 | 数字测图 | 栾奎峰 | 博士 | 讲师 | 海技 | 63 | 882 | |||||
12 | Fortran程序设计 | 张瑜 | 博士 | 讲师 | 海科 | 24 | 288 | |||||
13 | Matlab语言 | 杨晓明 | 博士 | 副教授 | 海科、海技 | 16 | 256 | |||||
14 | 海洋大地与控制测量 | 朱卫东、栾奎峰、张进 | 博士/博士/硕士 | 讲师/讲师/实验员 | 海测 | 21 | 294 | |||||
15 | 多元统计分析 | 张新峰 | 博士 | 讲师 | 海渔 | 24 | 240 | |||||
16 | 水声探测技术 | 沈蔚、李勇攀 | 博士 | 副教授/讲师 | 海技 | 20 | 200 | |||||
17 | 水声学基础 | 李勇攀,曹正良 | 博士 | 讲师/副教授 | 海技 | 64 | 256 | |||||
18 | 海洋要素计算及预报 | 刘浩 | 博士 | 副教授 | 海技、海科 | 141 | 1692 | |||||
19 | 海洋生态学 | 李云凯,汪振华 | 博士 | 副教授/讲师 | 海科、环工 | 21 | 84 | |||||
20 | 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课程设计 | 于潭 | 博士 | 讲师 | 海科 | 21 | 252 | |||||
21 | 海洋数值模型 | 张瑜 | 博士 | 讲师 | 海技、海科 | 38 | 456 | |||||
22 | 海岸带与海岛礁测量 | 朱卫东 | 博士 | 讲师 | 海技 | 21 | 336 | |||||
23 | WebGIS原理与方法 | 李阳东 | 博士 | 副教授 | 海技 | 11 | 88 | |||||
24 | 地理信息系统 | 李阳东、冯永玖、杨晓明 | 博士 | 副教授 | 海技、海管、海科、 | 26 | 416 | |||||
25 | 摄影测量学 | 涂辛茹,栾奎峰 | 博士 | 讲师 | 海技 | 21 | 252 | |||||
26 | 可视化程序设计 | 高峰 | 博士 | 讲师 | 海科 | 5 | 100 | |||||
27 | 卫星海洋学课程设计 | 魏永亮、官文江 | 博士/博士 | 副教授/副教授 | 海技 | 30 | 1200 | |||||
28 |
|
|
|
|
|
|
| |||||
2、教材建设(近五年) | 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 | 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 | 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省级及以上) | |||||||||
主编 | 参编 | 12 | 0 | |||||||||
13 | 0 | |||||||||||
序号 | 出版实验教材名称 | 编者 | 主编/参编 |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 ||||||||
1 | 渔业资源生物学实验 | 刘必林 陈新军 | 刘必林 陈新军 | 科学出版社, 2017 | ||||||||
2 | 物理海洋学实验指导书 | 程灵巧 胡松 | 程灵巧 胡松 | 自编 | ||||||||
3 | 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实验指导书 | 于潭 胡松 | 于潭 胡松 | 自编 | ||||||||
4 |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验实习指导书 | 王洁 | 王洁 | 自编 | ||||||||
5 | Matlab语言实验指导 | 杨晓明 | 杨晓明 | 自编 | ||||||||
6 | WebGIS原理与方法实验讲义 | 李阳东 | 李阳东 | 自编 | ||||||||
7 |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讲义 | 李阳东 | 李阳东 | 自编 | ||||||||
8 | 海洋地质实习实习指导书 | 李阳东 | 李阳东 | 自编 | ||||||||
9 | FORTRAN程序设计实验讲义 | 张瑜 | 张瑜 | 自编 | ||||||||
10 | 海洋观测见习指导教材 | 张春玲 | 张春玲 | 自编 | ||||||||
11 | 海洋数值模型实验讲义 | 张瑜 | 张瑜 | 自编 | ||||||||
12 | 海洋要素计算及预报课程设计指导书 | 刘浩 | 刘浩 | 自编 | ||||||||
13 | 卫星海洋学课程设计指导用书 | 魏永亮 | 魏永亮 | 自编 |
3、教学理念
海洋科学与技术大类专业存在很强的特色,首先海洋是一门强调实践的学科,强调上船出海观测,动手实践,然后利用数理知识去理解海洋现象,利用技术手段去测量、探索、治理海洋。出海实习往往成本极高,因此要辅助以实验室的理论学习和虚拟仿真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强调海上测量调查实践,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上,同时接合理论知识,注重计算机和数值模拟能力培养,培养既能出海实践操作观测海洋现象,又能利用数理和计算机模拟海洋主要过程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面向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专业,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推进教学改革目标,创新实验教学形式、改革实践课程的教法、应用信息化技术、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形成了优质资源融合、校内外联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协同培养高素质海洋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例如海洋生态调查中,学生了解到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海洋的社会责任感。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课程中,让同学们自行选择课题完成小项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且在实践中不停创新实验教学形式,改革实践课程的教法。
中心也非常注重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低年级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基础后,高年级注重培养综合科研能力,借助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理论结合实验,教学结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结合素质培养,课堂理论和室内实验结合出海观测和数值模拟,通过实验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等)
构建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围绕着上述教学理念,学校根据“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结合”、“虚拟仿真与真实体验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七结合原则(如下图1),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
图1 七结合原则
形成了“学科基础、专业特色、综合训练、科技创新”4大实验教学功能模块(图2),在加强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的学科基础上,充分体现海洋学科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强的专业特点,通过生产实践、科技创新等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学生认知、应用、探索与创新的能力。
图2 四大模块
学科基础功能模块主要承担海洋学学科基础实践课程,重在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今后更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向奠定了根基。
专业特色功能模块主要承担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3个专业、27门专业特色课程、174个实验项目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海洋学科的相关课程实验,即“海洋测绘、海洋科学、海洋信息”等涉海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海洋学科最重要的5项技能,即“海洋要素观测”、“海洋数据获取、处理、可视化及其分析”、“物理建模”、“数学模型”、“海洋要素预报”。
综合训练功能模块涉及各专业的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等,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同时又是课堂内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素材。如四校联合等实习环节,都是综合型的实践课程,大约有2/3的实验课程都是综合性的实验课程。
科技创新功能模块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3项原则,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社会。中心每年均组织不同类别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申报,为每个大学生创新项目设立资金账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乐趣。
同时,注重跨学科实验教学项目研究,积极承担教学改革项目,促进海洋类学生多样化成才。
5、教学方式方法
中心鼓励教师开展各种创新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翻转课堂联合教学法的实践探索——以“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课程为例》、“基于“问题导向”的物理海洋学教学实践”、“课题启发式教育在大地测量学教学中的实践”、“浅析《GPS测量原理与应用》的“逆向思维”教学”、“本科生进实验室”等。
其中“本科生进实验室”是本科生选择导师,导师带领学生进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培养卓越人才。大学生在大二有了一定的学科基础,通过实验项目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中悟”,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了一大批“能力强、基础好、会组织、懂管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同时,本中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重点实行以学生为本的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方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后续的各种大创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很多奖项。
6、教学成果
中心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49篇。
近五年来主要实验教学成果
1)遥感原理,2016年上海市精品课程。
2)海洋学概论,2014年上海市精品课程。
3)海洋观测,2017年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
4)海洋生态学,2017年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
5)物理海洋学,2014年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
6)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陈新军,2017年。
7)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韩震、杨红、杨晓明、沈蔚、冯永玖,海洋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高地建设,2013年。
中心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7项。
部分教师获奖情况
1)宝钢优秀教师奖,陈新军,2013。
2)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师德标兵,陈新军,2016。
3)2017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最有创意团队奖,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常亮,2017。
4)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省部级,优秀指导教师,冯永玖,2017。
5)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的城市空间演变模拟与区域发展的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学成果奖,冯永玖(5),2010。
6)全国海洋技术与海岸带遥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家级,教学专家,韩震,2016。
7)第四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优秀指导教师,市级,优秀指导教师,韩震,2015。
8)上海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导师,市级,指导老师,韩震,2016。
9)测绘学概论,2016年上海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市级,讲课比赛,栾奎峰,2016。
10)第七届申狮杯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市级,教学比赛,栾奎峰,2016。
通过中心的实验教学,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中心成立以来,共有59人次国家、省部级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项,包括“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2项,第九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大学生组二等奖1项,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水下航行器大赛二等奖各1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第五届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暨第二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
省部级奖项44项,包括“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2项,2016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2016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1项,2016年上海临港杯“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5项,第八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1项,第九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二等奖4项,第三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十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三等奖2项,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7项,上海高校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上海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1项,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一等奖3项,四等奖5项。
学生获奖
序号学生姓名竞赛、活动等名称获奖时间获奖类别获奖等级
1林嘉政第十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2018省部级三等奖
2唐文杰第十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2018省部级三等奖
3黄帆第三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2018省部级二等奖
4唐文杰第三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2018省部级三等奖
5许庆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7省部级三等奖
6戴明云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7省部级三等奖
7何元浩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7省部级三等奖
8王力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7省部级三等奖
9许庆第六届全国水下航行器大赛2017国家级二等奖
10王金明2016年上海临港杯“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2016省部级三等奖
11刘宇宸2016年上海临港杯“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2016省部级三等奖
12何明明2016年上海临港杯“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2016省部级三等奖
13陈逸伦2016年上海临港杯“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2016省部级三等奖
14郑颖2016年上海临港杯“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2016省部级三等奖
15袁子杰上海高校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2016省部级二等奖
16胡坤上海高校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2016省部级三等奖
17申静邈上海高校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2016省部级三等奖
18杨震上海高校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2016省部级三等奖
19唐明上海高校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2016省部级三等奖
20付定甜第八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2016省部级二等奖
21许庆第九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2016省部级二等奖
22主翔宇第九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2016省部级二等奖
23戴明云第九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2016省部级二等奖
24谢存存第九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2016省部级二等奖
25许莎莎第九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大学生组二等奖2016国家级二等奖
26许庆第五届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暨第二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2016国家级一等奖
27许庆第五届全国水下航行器大赛2016国家级二等奖
28付定甜2016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2016省部级二等奖
29王金明2016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2016省部级三等奖
30陈胜之“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2015省部级一等奖
31吴瑞明“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2015省部级一等奖
32许怡雯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2015省部级二等奖
33吴瑞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5省部级三等奖
34陈胜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5省部级三等奖
35张贤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5省部级三等奖
36朱静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5省部级三等奖
37邱洲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5省部级三等奖
38李敏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5省部级三等奖
39吴瑞明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2015国家级一等奖
40陈胜之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2015国家级一等奖
41主翔宇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2015国家级一等奖
42许庆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2015国家级一等奖
43王晓辉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2015国家级一等奖
44张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015国家级三等奖
45主翔宇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2015国家级一等奖
46主翔宇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5国家级三等奖
47张家赢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5省部级三等奖
48陈晓惠上海市大学生数学竞赛2015省部级三等奖
49吴瑞明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2015国家级二等奖
50吴瑞明“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2015国家级二等奖
51陈胜之“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2015国家级二等奖
52徐茂真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罗西尼第一奏鸣曲》2015省部级二等奖
53石一茜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把梦想的门打开》2015省部级二等奖
54罗尉珂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一根丝线牵过河》2015省部级一等奖
55梁璐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一根丝线牵过河》2015省部级一等奖
56石一茜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一根丝线牵过河》2015省部级一等奖
57吴淑明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小河淌水》2015省部级二等奖
58任泽乾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小河淌水》2015省部级二等奖
59亢昕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小河淌水》2015省部级二等奖
7、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措施
建立了多途径、多形式、多措施、全方位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依托学校、学院的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验室工作专家委员会,讨论、修订和审核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
中心实验教学队伍由专职的管理人员、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以及专兼职并举、校内外互通的实验指导教师组成。队伍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老中青结合。中心现有主任1名,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成立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协调“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的审议、评估、遴选等工作。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责宏观指导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定期组织人员对示范中心进行考察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每年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相关问题。
实验课程是在中心主任领导下,由各教学实验室主任协调实验指导教师具体实施。每一门课程设课程建设负责人1名,总体负责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改革、实验项目开发等,设主讲教师1-2名,主要讲授和指导学生实验实践教学,设骨干教师1-2名,参与实验教学。
每学期由学校教学督导小组定期随机抽查听课,并对实验教学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实行学生与同行教师对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打分)评价的监督制度。每学期初提交实验教学计划表,期中进行实验教学中期检查,期末进行实验教学总结。
各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由中心提出,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组织专家论证和招投标,具体建设过程由中心执行,验收由设备与管理处组织专家进行,确保实验室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