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当前位置:首页  实验示范中心  基本情况

页面跳转中,如无法跳转请直接点进入正式网址

























































1、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历程、整体概况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2018612

  

    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是1912年由著名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和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创办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百年来,学校五易校址,十一次更名,1952年成为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顺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洋学科,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经过十年的建设,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学科群目前具有1个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本科专业(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共有仪器设备4460台(套),总价1.8470亿元,其中50 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61 台,包括卫星数据接收系统、高光剖面仪、台式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系统,海水营养盐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DIDSON双频识别声纳、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三维侧扫声纳、稳定同位素质谱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测量艇、航海模拟器等,价值8297万元。近5年新增仪器设备2355台(套)。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具备了海洋科学与技术的本科、硕博点教学实验和创新培养的条件,完全具备了省部级的实验教学中心要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和海洋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近年来,学院整合资源,筹建了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学实验室、海洋信息工程实验室、海洋测绘实验室、物理海洋学教学实验室、“海鹰号”教学实习船、“淞航号”远洋科考船和一批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中心已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核心队伍,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海洋生物学实验室始建立于2000年。200712月经上海市教委批准,成为大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200810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信息工程实验室始建于20028月,是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基础平台之一,也是重要教学和科研支撑平台之一。2002年以来,逐步建立了卫星接收处理中心、海岸带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海洋遥感GIS信息智能化处理室、遥感与GIS专业机房等一系列功能实验室,主要研究卫星渔业海洋学、遥感GIS信息学、海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智能化处理、海洋领域多时相、多传感器、多平台、多光谱波段遥感数据开展智能化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算法优化研究、地理及海洋复杂巨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动力学过程研究。

海洋测绘实验室,下设测绘工程、海底地形测量、海岸与岛礁地形测量、海洋大地测量与导航、海图制图等功能实验室,是学院本科基础教学实验室之一。测绘工程实验室始建于2005年,目前已拥有钢尺、红外测距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GPS、绘图板等测绘仪器近100台套,并于2009年初初步建立了具有31个控制点的校内测绘实习基地。海底地形测量实验室,配备了多波束声呐,三维侧扫条带测深系统、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双频测深仪等国际先进设备,承担海道测量学、港口与海岸(岛礁)工程测量、海洋调查方法、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实验及实习。海岸与岛礁地形测量实验室配备了10套国际先进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系统,承担了摄影测量学、口与海岸(岛礁)工程测量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实验及实习。海洋大地测量与导航实验室,配备了英国Sonardyne USBL超短基线一套,徕卡RTK-GPS8套,华测RTK-GPS6套、Cnav2050M星差分GPS一套,承担了海洋大地测量学、海道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实验及实习。海图制图实验室,配备了80CASS9.0制图软件,10S-57 Composer软件,和一系列声呐数据处理软件。

海岸带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建于2008年,下设海岸带综合管理实验室和渔业减灾防灾实验室。海岸带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主要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研究,海洋防灾减灾实验室主要以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在地面观测资料的支持下进行海洋安全预警和灾害防御研究,为我国海洋安全生产提供服务保障。

物理海洋学教学实验室是海洋科学专业重要的实验教学平台,始建于2017年,目前共设有流体力学实验室、物理海洋学实验室、物理海洋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和海洋调查实验室等。实验室拥有雷诺实验仪、自循环伯努利综合实验仪、各种边界演示实验仪、小型波动水槽、小型地转平台、中型地转平台、虚拟仿真用电脑设备、流速仪、CTD、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手持声呐测深仪等,可开设相应流体力学、物理海洋学实验等实体实验、海洋调查过程、海洋调查仪器实施过程等虚拟仿真实验以及现场海洋调查实习。

海鹰”号教学实习船,于201312月建造完成,设计长度12.80m,型宽 3.80m,型深1.78米,总吨22吨,钢铝质。作为专业教学实习船,该艇配有月池及安装支架两套,侧舷安装支架两套,船后A支架一套,可安装搭载各类便携式海洋调查、海洋测绘设备,例如: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海洋磁力仪,多普勒流速仪,浅地层剖面仪等。“海鹰”号教学实习船配有船长、轮机长各一名,现主要用于满足海各种海上水文调查、海洋测量、海洋资源调查等实习教学,航行区域为近海遮蔽航区。

淞航”号远洋科考船,已于201711月下水首航。该船是农业部第一艘服务于渔业调查功能的科考船,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高校拥有并运营的综合科考船。“淞航”号总长87米、船宽14米、型深7.6米、设计吃水4.8米,满载排水量达3000吨。该船配备有7000米级深水多波速声纳、11000米级浅地层剖面仪、深海ADCP、磁力仪、水下机器人等大型海洋测绘设备,具备深海地形地貌测绘、大洋环境观测调查和公海海域卫星遥感信息接收等功能,为海洋技术和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海上实践条件。

海洋科学群,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现有31个教学实习基地,其中4个校级产学研合作基地和27个本科生实习基地,保障了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


海洋科学与技术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名称

联系人

签约时间

1

象山科研教学实训基地

校后勤处

2008

2

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张体强

2009

3

上海城航岩土勘察有限公司

姚子平

2010

4

南方测绘仪器公司

袁大伟

2011

5

上海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陆波

2012

6

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

葛震

2012.6

7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赵惠莉

2012.6

8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

程兴彪

2013

9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图中心

李忠新

2013

10

上海南康科技有限公司

祝明凯

2015

11

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中心

周晓东

2015.6

12

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吴斌

2016

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张遥

2016.7

14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

戚春怡

2012.6.26-2015.6.25

15

中国海事洋山港海事局

金队长

2015.7

16

芦潮港海洋环境监测站

顾云碧

2011.7

17

上海遨拓机器人有限公司

田雨

2017.11

18

中海达海洋信息有限公司

马晓波

2017.11

19

浙江海洋测绘有限公司

金剑名

2017.12

20

上海达华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石峰

2017.1

21

上海地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伟瑞

2018.04.17

22

上海浦海测绘有限公司

陆正才

  

23

上海中振测量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李国辉

2011.8.5

24

福建省地质测绘院

代增辉

2011.12.1

25

劳雷工业公司

李建国

2011.12.14

26

上海点鱼仪器有限公司

于素珍

2012.3.4

27

上海昌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孟祥忠

2012.9.12

28

上海瑾瑜商贸有限公司

何国勤

2012.12.4

29

南京极坐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陆波

2014.12.4

30

上海海洋气象台

张良

2015.3

31

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刘志国

2017.11


2、学校有关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和措施

    上海海洋大学对本科实验教学工作极为重视,学校专门成立实验室与设备被管理处规划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有关文件,如: 《上海海洋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上海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上海海洋大学关于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的执行保证了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实验教学在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校下发了《上海海洋大学实验室工作规程》,对实验室基本任务和职责、实验室体制、建设与管理、实验队伍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这些政策和措施表明学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并在资金投入、资源建设和政策制度等方面落实到位。近年来学院共投入3675.51万元开展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和改善,完成本科实验室建设项目25个。


历年建设投入

年份

项目名称

项目金额(万元)

经费来源

2008

08年财政部共建实验室项目——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实验中心

800.00

财政部

2010

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

365.50

中央财政

2010

海洋生物工程实验室(鱼类行为实验室II期、海洋生物保护基础生物学实验中心)

344.05

中央财政

2011

海洋技术实验室建设

33.00

教育高地(延续)

2011

保护遗传学实验室

55.06

教育高地

2011

海洋生态学实验室

310.00

教育高地

2011

工程海洋测绘专业实验室专项建设项目(一期)

497.70

十二五内涵

2012

海洋测绘专业实验室建设(2期)

550.00

十二五内涵

2013

水声探测实验室建设(A/C类)

42.60

实验室建设经费

2013

海洋生物资源教学实验室建设(A/C类)

45.00

实验室建设经费

2013

遥感与GIS实验室(A/C类)

22.00

实验室建设项目

2013

海洋资源与环境调查实验室(A/C类)

55.00

实验室建设经费

2014

海洋学院水声探测实验室建设项目设备采购项目

43.00

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

2014

海洋科学学院海洋调查教学实验室项目

14.00

财政(14预算经费---海洋调查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

2015

遥感与GIS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59.00

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2015

鱼类仿真人才培养基地

19.00

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2016

遥感GIS实验室建设

47.9

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2016

航海捕捞实验室升级和改造

48.4

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2016

海洋技术专业实验室遥感GIS升级与建设

66.8

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2016

水声学实验室建设

45.4

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2016

环境评价与规划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32.1

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2017

物理海洋学教学实验室

180

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合计总

  

3675.51

  

合计(近5年)

  

720.2

  


3、实验教学中心运行制度措施

3.1、实验中心建制

中心实验教学队伍由专职的管理人员、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以及专兼职并举、校内外互通的实验指导教师组成。队伍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老中青结合。中心现有主任1名,中心副主任4人,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每一门课程设课程建设负责人1名,总体负责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改革、实验项目开发等,设主讲教师1-2名,主要讲授和指导学生实验实践教学,设骨干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1-2名,参与实验教学。

学院中心实验室在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教务处指导下,学院院务会和教授委员会统筹与协调下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心根据学校和学科发展需要,切实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学院各系需协同实验室主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具体提出实验室建设计划,经院教学委员会和院务会讨论后向校主管部门申报。成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3.2、管理模式

中心管理模式先进,为校、院两级管理的实体机构,资源共享,使用效率高;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充分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统筹调配。

    1)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各岗位目标责任明确。中心主任由学院直接任命,全面主持中心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负责中心日常事务、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等具体工作。

    2)实验室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验教学任务,其中包括编写实验指导书和现场教学;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管和安全运转,并协助教师进行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室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学院成立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发展规划、实验教学和管理改革工作。

    4)学院成立考核小组,负责对实验教学人员工作的考核,监督和检查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教学大纲,组织实验教学质量评估。

3.3、资源利用情况

    中心所有仪器设备、教室等资源,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均可在中心内部实行调配和使用。努力协调教学与科研使用仪器设备之间的关系,倡导人力物力的资源共享,是中心全面开放的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