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实验示范中心  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

1、自我评价

   实验中心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1.1.先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

中心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学校平台和专业特色,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途径、多形式、多措施、全方位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中心整合全校资源,管理上实现“五化”: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化、实验室建设集约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实验技术人员配置专业化、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化。

四层保障即政策保障、空间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确保中心正常、稳定运行。

1.2.强大的学科优势和支撑

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依托学校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上海市海洋学高原学科的优势和科研实力,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中心教师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及时更新和补充实验项目,同时大力开放实验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指导。优秀的师资、丰富的科研项目、优越的科研条件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实验中,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1.3. 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中心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实践教学队伍的编制、岗位,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100%得到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实践指导教师60%具有博士学位,实践技术人员50%以上具有硕士学历,形成一支人员结构合理、勤奋敬业、热爱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老中青结合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

1.4. 建立了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实验教学一直坚持“学生为本,注重实践,鼓励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与科研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模块多样、分层次、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认知、应用和创新方面的能力。

1.5. 鲜明的海洋特色

中心紧紧围绕海洋科学与技术,在实验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实验课程的开设、实验项目的拓展、实验室空间布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仪器设备购置、自主研发设备与系统等方面,处处体现海洋科学学科应用性、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

1.6. 广阔的社会服务

中心面向社会开放部分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每年开办鱼类年龄鉴定培训班,在兄弟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中具有很大的影响,拓展了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市水务局海洋局、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洋气象台、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验教学实习基地。


2、实验教学中心今后建设发展思路与规划

   中心今后建设发展思路为,完善现有实验室设备和实验项目,补充海洋地质和海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最终形成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信息、海洋测绘、海洋声学和海洋虚拟仿真七大模块布局,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洋科学实验教学培养体系。

为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更完善、更现代、更规范、更特色的实验教学中心,发挥更大的实验教学示范作用,中心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以实验队伍建设为核心,稳定队伍,提高水平

进行实验教学人事制度改革,所有教学实验室管理将由专职人员负责,同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业务能力。实验教学实行专业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制度,实验指导教师一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拨专项经费用于实验教学人员的进修、培训和会议交流等;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实验教学人员参与实验教学的热情,设计出更多更具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2)巩固现有实验室管理制度,探索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教学正常、稳定进行。在此基础上,遵从“着眼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全面提高投资效益”的指导思想,进行实验室管理体系改革。突出集约、高效管理,强化学科间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以促进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改革为目标,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通过深入改革,继续在人事和行政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建立协调机制,保证中心稳定发展。

3)改革实验教学平台和课程体系,不断推出精品实验项目

贯彻学生为本、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依托专业特色、自身教学和科研实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设计基础实验、模块化综合实验、本科生科研探索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科目,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要求和特长选择实验项目,通过开设命题实验、自选实验、创新实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